- 全場正品保障
廠商直供 假一賠十 - 實體商鋪
實體商鋪 更多保障 - 24小時服務
24小時五星級服務 - 專業(yè)銷售團隊
專業(yè)禮品策劃設計團隊 - 限時打樣交貨
部分禮品24小時交貨 - 無盲點配送
全國不限地區(qū)配送
送禮的過程是不同時代的縮影,從最早的一筐饅頭就可以回娘家,到后來的大包小包、高檔禮品、數碼產品乃至購物卡……送禮的變化,不僅折射出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社會變化,更反映出了每個時代的陰陽兩面。本報記者走訪太原市多個社區(qū),從廣大社區(qū)居民的講述中,勾勒出了一幅簡單的“禮品變遷圖”。經歷一窮二白的艱難歲月,走過攀比、變味的送禮時代,如今,送禮正逐漸返璞歸真。
上世紀50年代:最喜收到“郭杜林”
“小時候收到的禮物很少,大多和吃的東西有關,我最希望收到的禮物,要數郭杜林月餅了!奔易『蜐稍飞鐓^(qū)的郭亮說。
“新中國成立后,為響應國家號召、支援太原建設,我父親帶著一家人來到太原工作、生活!惫粮嬖V記者,盡管當時太原有不少好吃的東西,如認一力的羊肉餃子、老鼠窟的元宵,但因為父親的工資有限,他很少有機會吃到這些。1956年中秋節(jié),父親所在單位給每個支援干部發(fā)了4個郭杜林月餅,郭亮第一次吃便愛上了那個味道!澳4個月餅我一個人就吃了仨,過后我請求父親再買一些,可父親的工資要維持全家人生活,我這個愿望成了奢望!碑敃r父親的同事聽說這事后,還專門在郭亮過生日時給郭亮買過一次郭杜林月餅。從那時起,郭亮便期盼中秋節(jié)和生日,因為只有那個時候,他才能“理直氣壯”地要求父母給他買郭杜林月餅。
上世紀50年代:槽子糕就算重禮
上世紀50年代期間,食物和生活用品都要用油票、糧票等票證購買。家住小北關社區(qū)、年近80歲的李玉蘭說:“那會兒逢年過節(jié)走親戚,水果都很少見,送槽子糕就算是好東西了。當時市面上賣的槽子糕和如今超市里賣的可不一樣,樣子和口感相差很多,不過現在的槽子糕再好吃,也比不上當時的口感!崩钣裉m還告訴記者:“那會兒結婚也有上禮一說,不過當時我每個月的工資才十幾元,禮錢也只能上五角、一元!
同一社區(qū)的趙秀華告訴記者,那個時候就盼著過年,一到過年,來走親戚的人就能帶來她喜歡吃的點心和硬糖。別人送來的禮物也是她家招待客人的食物,如果家里來了重要的客人,父母還會拿出家里存了一年的白面招待客人,而孩子們也能沾光吃上回白面。趙秀華說:“那個年代結婚,家里陪嫁的東西是暖壺、臉盆,還有臉盆架子,親朋好友最常送的就是毛巾!
上世紀60年代:“三件寶”走遍天下
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,家住紅樓社區(qū)的林鐵剛參加工作不久,年輕人之間經常會互送禮物,鼓勵對方繼續(xù)保持高漲的革命熱情,而幾乎所有人互送的禮物都是大名鼎鼎的“三件寶”—搪瓷缸、印有為人民服務的汗巾和印有標語的紅衛(wèi)兵袖標。林鐵剛就收到過十余套這樣的“三件寶”,而他也同樣送出去過十余套!叭䦟殹背闪水敃r青年人送禮物的標配,不過要是想給長輩送禮物,“三件寶”就顯得有些過于朝氣蓬勃了。對于長輩、領導,送禮物那就要選另外“三件寶”—毛澤東語錄、毛澤東詩詞、毛澤東選集。那時,收到一本毛選不亞于現在收到一部蘋果手機。
林鐵剛告訴記者,別看當時送禮物比較程式化,可那都是單純的禮物,將紅彤彤的“三件寶”遞到對方手上,不求辦事,不求照顧,只是表達純粹的友誼。
上世紀70年代:牙縫里省出兩床被面
說到送禮,家住漪汾苑社區(qū)的王芳感慨萬千:“最讓我感動的禮物要數我結婚時收到的兩床被面了,那是我姐省吃儉用攢了好久才買的。”
王芳初中畢業(yè)后就和同學們去了靜樂縣下鄉(xiāng)插隊。1973年,22歲的王芳和同在靜樂縣插隊的一位同學戀愛、準備結婚!爱敃r的條件艱苦,兩個人結婚時根本沒有婚禮什么的,無非就是把兩個人的鋪蓋搬到一起就算成親了。家里的東西除了一個暖水瓶外,別無他物。”好在王芳收到了姐姐送給她的新婚禮物—兩床印著牡丹花的紅色被面!敖憬慵业慕洕鷹l件也不好,上有老下有小,這兩床被面是她連續(xù)三個月沒吃晚飯,用省下的糧票換來的!边@兩床被面王芳一直沒舍得用,一直到返回太原后,才用它們做了兩床被子,而兩床被子至今被她保存著。
上世紀70年代:送禮好像干了虧心事
家住金剛堰社區(qū)、80歲的趙敬義介紹,上世紀70年代時,拎兩包點心去親朋好友家串門,禮物好壞不重要,看重的是心意。“那時的糕點包裝不怎么講究,一個紙架的盒子,上面一張印著粗糙圖案的麻紙,再用紙質的捆扎繩系好了,一包禮品便成型了!
1978年即恢復高考的第二年,趙大爺的女婿出了點事,正好負責此事的領導的閨女參加那一年高考,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!爱敃r,我買了東西去領導家祝賀,第一次求別人辦事去送禮,心里忐忑不安,好像自己做了虧心事似的。”趙大爺說。
上世紀80年代:拎瓶罐頭有檔次
上世紀80年代,人們送禮都送啥?家住龍騰社區(qū)的王燕女士回憶,那會兒她十來歲,每逢過節(jié),她最喜歡往奶奶家跑,因為過節(jié)時,來探望奶奶的親戚比較多,奶奶家的柜子里總是放著很多人們送來的禮品:雞蛋、掛面、餅干等食物,新鮮一點的還有山楂片、水果罐頭等!澳菚䞍核碗u蛋、罐頭算是比較有檔次的,我常常鬧著奶奶給我罐頭吃!蓖跹嗾f,餅干類甜食也很常見,她最喜歡的是江米條,平時吃不到,過節(jié)時總能在奶奶家吃到,甜絲絲、脆生生的味道讓她愛不釋手!澳菚r候送的禮物現在來看都是很普通不過的食物,平時在副食商店里就可以買到!
“對于當時送禮物,還有一段記憶就是學生中間流行送自制賀卡!泵慨斀處煿(jié)或朋友過生日,她就自制一張賀卡,上面寫上祝福的話,手繪一些圖案,送給老師和朋友!昂軕涯钅欠N自己親手制作小禮物的心情!
上世紀90年代:香煙里面卷現金
托人辦事要送禮,辦多大的事當然送多大的禮。一條阿詩瑪香煙基本可以保障戶口農轉非;一條紅塔山香煙,單位任你選;要是紅塔山里再加點“老頭票”,那基本上什么大事都能解決。這樣畸形的送禮方式,在上世紀90年代初非常盛行,家住興華東社區(qū)的葛建武就是親身經歷者。
葛建武退休前是上海某鋼鐵廠一名車間主任,作為國有大型工廠的中層干部,由于能和廠里領導說上話,托他幫忙辦事的人真不少,收到的禮物自然也是五花八門,其中最多的就是香煙。那時對于香煙的品級流行著這樣一個詞—“一云二塔”,就是說云煙最好、紅塔山次之。成條的云煙價格在百元左右,一條紅塔山的價格在65元左右,“不貴呀!”可能很多人都會發(fā)出這樣的感慨,可在那個年代,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資不超過40元,像葛建武這樣的國企中層領導一個月的工資也剛夠買一條紅塔山。可來托葛建武辦事的人幾乎清一色帶著整條整條的紅塔山登門拜訪。
葛建武回憶,有幾次收到的香煙已經被拆了封,以為是送禮的人不小心弄壞了包裝,自己就幫忙換成了完整的再送出去,一來二去家里就有了不少拆封的香煙。有一次老家親戚來串門,葛建武拿出一條拆封的香煙招待客人,打開之后發(fā)現,被拆封的煙盒里根本不是香煙,而是卷成卷的10元人民幣,一條煙下來藏著現金200元,最可怕的是一條云煙,里邊一樣卷著錢,可一條煙一共十包,每包都少一根香煙,而用一張百元大鈔代替,一條煙里藏了1000元,這對于每個月工資只有幾十元的葛建武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,嚇得他趕緊收起香煙,連夜還給了送禮人。
00年代:數碼禮物不斷升級
進入新世紀,人們迎來了電子時代,“送禮”也被賦予這一時代特色。家住雙一社區(qū)的“90后”女孩張小蕾回憶道:“2002年,我12歲生日那天,得到了作為生日禮物的第一件電子產品—‘步步高’復讀機!睆埿±僬f,那時候學生中間悄然流行起復讀機,既可以用來學習英語,還可以放上磁帶聽音樂。“之前就很羨慕那些有復讀機的同學,生日那天收到這樣的禮物,我樂得合不攏嘴,一下午都在用復讀機給自己錄音,一會兒唱歌,一會兒假裝電臺DJ主持節(jié)目。”張小蕾說,過了一年,她的復讀機就被擱在一邊了,因為她看上了一款新產品—“隨身聽”!半S身聽”機身要比復讀機小很多,但功能與復讀機基本相同,重要的是“隨身聽”可以別在腰間,隨身攜帶。“戴上耳機,走到哪兒聽到哪兒,感覺特酷!痹趶埿±俚能浤ビ才菹拢瑥埿±俚母赣H給她買了一部外觀漂亮的“隨身聽”。
隨著數碼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,張小蕾收到的禮物也在不停地升級變換,從隨身聽到MP3,從MP3到MP4、MP5。后來,一位阿姨送給她一部小巧的學習機,查詢單詞不用再捧著一部厚厚的英語字典費力查找,只要在學習機上輸入單詞就會出現詳細的用法。2009年,張小蕾考上大學,她的父親又送給她一部手機,那部手機只陪伴她度過大一一年。第二年,姑姑便送給她一部可以上網的智能手機。
2014年:真情實意增感情
“我認為最好的禮物不一定要很貴,能表達心意就好!奔易⌒踊◣X社區(qū)的王虹在一所師范大學上研究生,今年教師節(jié)期間,王虹的同學看到老師上一堂課下來嗓子不舒服,就送給老師一個保溫杯;而愛畫畫的同學則親手畫一幅畫或制作一張賀卡,寫上自己對老師的祝福。那些親手制作的小禮物,也許是保留最長久的禮物,哪怕多年后老師也會感念。
家住青年路三社區(qū)郵電小區(qū)的馬鈺說,他在一家私企工作,到秋收時節(jié),他會給領導和同事們帶點老家的特產。節(jié)假日外出旅游回來,會送大家一些精致的別針、造型漂亮的香水、圖案別致的絲巾等等!坝袝r候,一件真心實意送出的禮物,能讓朋友之間的感情增進一步,花不了多少錢,但卻禮輕情義重。”